受全球消费电子持续下行的影响,以PCB板为代表电子元器件增速放缓,但
在Chiplet先进封装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以PCB中的IC载板2023年依旧能维持双位
数增长水平。
IC载板即封装基板,是芯片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IC载板是IC封装关
键部件,是连接并传递裸芯片(DIE)与印刷电路板(PCB)之间信号的载体。
IC载板具有高密度、高精度、高性能、小型化及薄型化等特点,
主要功能为搭载芯片,为芯片提供支撑、散热和保护作用。IC载板是
芯片封装技术向高阶封装领域发展的产物,是集成电路产业链封测环
节的关键载体。
按封装方式可分为WB/FC×BGA/CSP四种;按照封装材料不同可分
为硬质封装基板、柔性封装基板和陶瓷封装基板。而硬质基板的主要材料
为BT树脂、ABF树脂和MIS。ABF基板材料是由Intel主导的一种材料,用
于生产倒装芯片等高端载体基板,应用于高性能芯片,线路细、密度大、
层数高,难度最大。
当前IC载板已成为PCB行业中规模最大、增速最快的细分子行业。
据统计,2021年全球IC封装基板行业规模达到142亿美元,同比增长
近40%,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14亿美元,2021-2026年CAGR8.6%。
复盘历史,PC/服务器、移动设备芯片封装需求依次驱动载板市场增长,
随着目前手机需求转弱、服务器回暖,高阶FC-BGA载板迎来拐点,成为
未来主要增长动力。
全球IC载板市场高度集中,中国台湾、日本、韩国市场份额超80%,
内资厂商占比仅5.3%。全球 IC 载板行业也沿着从日本到韩国、中国台湾,
再到中国大陆这样相对明确的产业趋势转移,相比于 PCB,IC 载板行业市
场集中度高。目前,日本、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,
根据集微咨询披露的Prismark统计数据,2020年全球前十大IC载板市占率
约为83%,其中前三大企业为中国台湾欣兴电子、日本揖斐电、韩国三星电
机,分别占据15%、11%、10%的市场份额。内资厂主要包括深南、兴森、
越亚、生益科技等,2020年全球占比仅5.3%。
IC载板国产化率低,国产替代空间巨大,封装市场份额提升为国产化
提供基础。从IC载板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看出,IC载板的国产化水平极低,
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但大陆封测厂商市占率提升带动载板配套需求增加,
这为IC载板的国产替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根据总部所在地划分,中国大
陆封测厂商市占率超过 20%。
中国大陆封测厂商市场份额占比远高于IC载板占比,下游需求成为
拉动IC 载板国产替代的内生因素。在我国IC载板的市场发展上,目前中
国大陆芯片封测代工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20%,但中国大陆的IC载板营
业收入占全球市场比例不到4%,我国大陆封测厂商市场份额与IC载板市
场份额的不匹配进一步提升了IC载板国产替代的内在需求动力,国内IC
载板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。
Chiplet 封装技术为IC载板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。近年来,随着高
性能计算、AI 等方面的巨大运算需求,集成更多功能单元和更大的片上
存储使得芯片不仅晶体管数量暴增,芯片面积也急剧增大。芯片良率与
芯片面积有关,随着芯片面积的增大而下降。一片晶圆能切割出的大芯片
数量较少,而一个微小缺陷则可能直接使一颗大芯片报废。在这背景下,
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诞生。Chiplet 实现原理如同搭积木一样,把一些
预先在工艺线上生产好的实现特定功能的芯片裸片,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
(如3D集成等)集成封装在一起,从而形成一个系统芯片。
目前,AMD、英特尔、台积电为代表的多家集成电路产业链领导
厂商先后发布了量产可行的Chiplet解决方案、接口协议或封装技术,
使用 Chiplet 封装技术大大增加了ABF载板的需求面积。根据研究机
构 Omdia 报告预测,2024 年,全球采用Chiplet的处理器芯片的市
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,到 2035 年将达到570 亿美元。
投资观点:Chiplet作为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技术,给全球和中
国的半导体市场带来了变革与机遇,对ABF载板也随着大幅上升,抓
住其带来的增量空间。
公司介绍
1、生益科技:全球领先覆铜板企业,向下游IC载板基材与胶膜拓展
1)生益科技是全球覆铜板领先企业,2013至今硬板累计销售额全球
第二,全球市占率稳定在12%左右。2021年公司营收203亿元,同比增长
38%,归母净利润28.3亿,同比增长68%,毛利率26.82%,同比基本持平。
2)公司在封装材料领域的布局主要在载板基材与胶膜,已在WB类封
装基板产品大批量应用,主要应用于传感器、卡类、射频、摄像头、指纹识
别、存储类等产品领域。同时已在更高端的以FC-CSP、FC-BGA封装为代
表的AP、CPU、GPU、AI类产品进行开发和应用。
3)技术上看,股价目前处于超跌状态,但逐步脱离的底部区域,反弹
至2022年4-6月的平台后受阻,短中长均线指标逐步向多头排列运行,多头
上行趋势不变。周线和月线上看,MACD指标均在零轴下方金叉,当前是中
长期最佳布局时机。
2、深南电路:MEMS载板龙头,扩充高端FC-BGA载板产能
1)公司是是内资领先的PCB龙头厂商,主要涉及印制电路板、封
装基板及电子装联三大业务,形成了独特的“3-In-One”业务布局。
2)公司封装基板产品包括硅麦克风微机电系统封装基板、射频模
组封装基板、高端存储芯片封装基板、高端存储芯片封装基板、高速通
信封装基板,其中硅麦克风微机电系统封装基板大量用于苹果,三星等
智能手机,市场占有率超过30%。
3)2021年,公司在广州、无锡投建载板厂扩充产能。广州工厂拟
投资60亿,面向FC-BGA(ABF基板)、FC-CSP、RF等基板,预计23
年底投产,预计产能约为2亿颗FC-BGA、300万panelRF/FC-CSP等有
机封装基板;无锡工厂拟投资20.16亿,面向高端存储、FC-CSP等基板
,预计22Q4投产。
4)技术上看,股价处于超跌状态,形态上形成了双底结构后,目前
股价恰好回踩颈线的支撑,60和120日均线即将金叉,短中其均线系统
有望形成多头排列,对股价形成支撑。同时周线和月线上看,底部形态明
显。
3、兴森科技:半导体+PCB齐发展,FCBGA注入增长活力
1)公司已经形成了半导体+PCB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。PCB业务方面
,目前已经成为国内PCB样板、小批量板龙头,盈利能力行业领先;封装
基板业务方面,积极突破高端产品领域,致力于推动高端产品国产替代进
程。
2)ABF载板量产在即。目前ABF载板被中国台湾、日本和韩国厂商垄
断,中国大陆国产化率极低,公司积极进行ABF载板的扩产,珠海FCBGA
封装基板项目计划2023年一季度进入样品试产阶段,二季度启动客户认证
,三季度开始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,广州FCBGA封装基板项目预计于20
23年9月完成产线建设,四季度进入试产,公司ABF载板的量产将成为高端
封装基板国产替代进程的重要一环。
3)技术上看,股价处于反弹趋势中,60日均线即将和120日均线形成
金叉,中长期均线系统即将形成多头排列,对股价的上行形成多头支撑。同
时从周线和月线上看,MACD指标均是向反弹的轨迹运行,周线上的MACD
Z指标已经金叉,而运行则即将处于金叉的状态。短线回踩60和120日均线
低吸机会。
4:覆铜板巨头企业,ABF 薄膜业务打开成长空间
1)公司是覆铜板龙头企业,近年来公司通过青山湖基地、珠海基
地等产地的陆续投产,实现高速增长。2016-2021年公司营收CAGR
为24%,归母净利润CAGR为23%,实现高速增长。
2)公司IC载板已经开始向FCBGA这类高端产品布局,高端持续发
力将助力未来。除了覆铜板之外,公司“年产3600万平方米锂电池封
用高性能铝塑膜项目”已经在2022年8月投产,目前已经进入国内动力
电池主流厂商认证流程,有望打开成长空间。
3)技术上看,股价逐步脱离底部区域进入反弹趋势中,形态上形
成了双底形态,中短期的均线系统形成了多头排列,短期回踩双底颈
线位就是低吸机会。
5、博敏电子:AMB陶瓷衬板促成长,IC载板锁优势
1)“PCB+元器件+解决方案”一站式服务提供商。公司以 PC
B 为核,拓展了陶瓷衬板、大功率模组电子装联、电子器件等创新业
务,形成了PCB 和解决方案两大事业群,业务结构实现了深度和宽
度上的创新,产品应用领域实现了从家电到军工、新能源(汽车、电
单车、储能)、功率半导体的延伸,形成了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双
轮驱动,双线并进打造技术护城河。
2)公司下一阶段将重点布局 IC 载板领域, 2022 年公司与合肥
开发区管委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投资50亿元进行 IC 载板扩产项目,
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增加 31 亿元年销售额,IC 载板产能的扩张将进
一步增强公司在高端市场的竞争能力。
4)从技术上看,股价上市冲高后就一路下跌,累计下跌超70%
,目前股价可以说是处于底部区域,目前中长期的均线指标已经形成
了多头排列,5日均线逐步向上运行穿过10、20、30日均线真正形成
多头排列,后续有望对股价形成助涨。同时周线和月线上看,目前底
部筹码集中,均线胶着逐步向多头排列方向运行,当前就是最佳配置
位置。
<p style="margin-top: 0px; margin-bottom: 18px; padding: 0px; color: rgb(77, 79, 83); font-family: "Hiragino Sans GB", "